这两年,因红枣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升、品质下降、品牌混乱等综合因素,红枣果品供大于求,市场出现疲软局面,枣农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为进一步探索红枣产供销途径,师市成立果业协会,由协会牵头,加工厂与枣农签订果品订单,订单为枣农兜底,解决销路问题。
在十三团七连枣农冯胜明的地里,我们看到红枣进入第一阶段开花期,枣子正陆续开始坐果。据了解,今年冯胜明的40亩枣园全部签订了订单,由红枣加工厂兜底,承诺保底价,从而规避销售市场风险。冯胜明说:“签订订单农业,首先枣子有个保底价,不受市场的风险,咱们老百姓就图个平稳。”
今年是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第一年,改革还田于民,让利于民,让职工当家做主,同时也为订单农业提供了更大的活力空间,订单农业给枣农和加工厂提供了双赢的机会。
师市果业协会会长何*说:“我们红枣厂无非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老百姓种植难的问题,第二个就是销售难的问题。现在我们提供优良品质的农资,对合作社所有的社员进行农资赊欠和垫付,解决社员资金上的难题,有好品质的农资做保证,也能够减少他们农资上的投入,同时能保证红枣的品质。”
与往年相比,今年冯胜明的红枣种植模式有些不一样。冯胜明与阿拉尔红福天枣业签订了红枣种植订单,在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公司统一管理、订单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让冯胜明种植红枣的过程省心又省力。
订单为枣农兜底,“协会+加工厂+枣农”的种植模式让统一的种植服务和不用发愁的销路成为现实,也为枣农腾出心思主抓红枣种植品质,以订单来激发枣农的种植热情。
(编辑:文雯图文:王诚初审:何彩霞终审:朱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