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问这看个电影怎么就扯上咱们康复了?
您别说,还真有,对剧情还很重要!
电影里,华仔饰演的拆弹专家潘乘风在一次任务中意外负伤,失去了自己的小腿,后面做了截肢手术,按上了假肢,之后由于这条腿,造成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引发了之后的故事。
之后电影里就安排了一段潘承风按上假肢,力图归队,努力康复的镜头。期间一同观影的朋友在旁忍不住吐槽了两句:“这也恢复得太快,太好了,不切实际啊”。
那这肯定是因为影片需要控制时长,但正常而言,对于一个下肢截肢后的患者,按上假肢,想要恢复到很好的功能水平,其背后有我们无法体会的辛酸与付出,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请大家耐心看到最后。
截肢的定义
截肢分为小截肢和大截肢。小截肢是在清除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同时,指通过对部分血管重建或肢体矫正,进行开放性的局部截肢,有限地切除部分组织。大截肢是是因无法通过血管重建、药物控制或小截肢来减轻严重疾病状态。大截肢分为低位截肢和高位截肢,低位截肢一般从膝下10公分处截肢,而高位截肢则需要从大腿根部截肢。影片中,细心的小伙伴应该有注意到,潘乘风一直在服用神经痛镇痛药物。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有部分人也许认为在截肢术后按上假肢,然后好好做康复训练就没啥大问题了。但事实是断肢后的疼痛岂是你说没就没,说好就好的。截止后的疼痛
残肢痛主要是指截肢手术后局限在残肢周围的疼痛感觉,属于外周性神经痛。
幻肢痛是肢体被截肢以后,仍然可以感觉到被截除的肢体存在,并且有强烈的疼痛感。这两种类型的疼痛常常同时存在。比较多见的是针刺样疼痛、跳痛、烧灼样疼痛、电击样疼痛、紧箍样疼痛。
截止后的康复
截肢后的康复肯定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下面的内容只是让大家对此有个了解,了解一个肢体有残缺的人想要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水平需要多少的付出,经历多少的磨练,他们真的真的真的不容易!
·良好残肢位摆放:
①大腿截肢后,我们的髋关节保持伸直位,避免外展,仰卧位避免腰下垫枕、两腿间夹一枕头;侧卧位以健侧卧位为宜。
②小腿截肢:膝关节伸直位,避免膝下垫枕,避免残肢垂于床边,避免膝关节屈曲。
·皮肤护理: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残肢套,防止残肢皱褶。
创面愈合后通过手掌拍打慢慢增加接触应力→循序渐进慢慢承重→自然承重。
·避免残肢肿胀:
弹性绷带包扎:由远端开始以斜8字向近端缠绕,压力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
硬绷带包扎:更能有效减少渗出和肿胀,更利于残肢尽早定型,但不便观察残肢血运。
·肌力训练:
残肢抗阻训练;健侧单腿站立训练;躯干肌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有的患者在截肢后仍保留部分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功能训练: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假肢穿脱训练:
临时假肢的使用和训练可以减少残肢肿胀,加速残肢定型,减少并发症和卧床时间,维持2~3个月,患者适应且熟练使用后则更换为正式假肢。
·假肢使用训练:
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坡道训练→跨越障碍物训练→曲线步行训练
经历了以上的过程,他们也只不过克服了肉体上的困难,他们还有内心的心魔需要战胜,这离不开我们的关心与支持。截肢后的创伤应激障碍
截肢术后,患者不单单需要的是肢体治疗,更大程度上他们更需要心理治疗。突然面对肢体残缺给患者带来诸多负性心理,如恐惧、焦虑、应激性行为等,容易造成个人、家庭及社会的持续重负,这很容易导致患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研究指出,截肢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的PTSD症状及社会支持状况均在不断变化,患者的消极社会支持越多,积极社会支持越少,越趋向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影片中,潘乘风术后为能归队继续拆弹任务,他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带着假肢的他甚至超越了健全一般人员的体能标准,但是他的汗水却被领导的换岗令无情驳回,倘若领导能给他一次尝试的机会,倘若身边的人多能帮他争取一下,也不会令他性格大变,发生了后续的故事。所以,对于这样的患者,治疗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多途径、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鼓励和引导家属及朋友给予截肢患者更多的积极社会支持,促进其情感交流,以更好预防PTSD的发生。而站在治疗师的角度,我们可以介入音乐治疗,用音乐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缓解起心理压力,让他们更加乐观向上。刘德华早在08年奥运会曾为残障人士唱了一首歌《EveryoneisNo1》,今天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