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头下斜肌上方的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MP,乳突;GON,枕大神经;3ON,3枕神经;EOP,枕骨粗隆。摘自:KimHS,ShinKJ,OJ,etal.Stereotactictopographyofthegreaterandthirdoccipitalnervesanditsclinicalimplication.SciRep.,17;8(1):.doi:10./s---6)
图2:超声引导枕大神经及第3枕神经水分离(SC,头夹肌;SSC,头半棘肌;OCI,头下斜肌;*箭头,针;蓝箭头,枕大神经;靠内侧的第3枕神经,因过于纤细而不可辨别。)
神经微卡压的Bennett模型
多年前,Bennett等人证明了神经可以因遭受轻微压迫,而使模型大鼠产生疼痛行为及神经形态改变。他们在大鼠坐骨神经周围放置自溶性结扎带,结扎压力轻微,没有产生可见的神经外血流限制,或在神经表面产生明显可见的凹陷。然而,这种微压力,却依旧引起了大鼠的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以及坐骨神经的形态变化。通过该实验,人们有理由怀疑,在人类中,周围神经可能比以前怀疑或报道的,更容易在多个位置因受到轻微卡压而产生神经痛。神经可以在下述情况时遭受卡压,并可成为神经水分离的候选:(1)软组织僵硬,及腱病等退行性病变:软组织弹性减退限制了神经移动余地,并可能使神经敏化,例如如腕管综合征、某些腰痛、肩袖腱病,以及C姑娘的例子;(2)运动损伤:扭伤时,神经移动超过弹性限度,或过度活动时产生的神经和筋膜、神经和骨突间的摩擦,例如崴脚或长跑所造成的腓总神经卡压;(3)其他,如某些骨折或术后疼痛,如一部分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会有膝内侧疼痛,部分源于隐神经髌下支受损。需注意的是,神经卡压不一定有明确可追溯的病史。针对神经微卡压的神经水分离(hydrodissection)
神经水分离是近来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