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调理专业技术民间绝技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
董氏常用歌诀
成为中空的竹笛,让存在的治疗能量透过你,吹奏出健康喜乐的歌曲!~内在引导
董氏奇穴广流传,造福人群杏林满;
景昌先生济世针,妙手回春世赞叹;
诊断准确取穴佳,久年病痛迅速消;
治病养生皆可用,深入浅出变化高。
灵骨堪称第一穴,常与大白来搭配;
肺虚头晕坐骨痛,从头到尾都可配。
大小中间理咳嗽,天地人士缓气喘;
重子重仙功效多,感冒背痛不再愁。
心常心灵心门穴,专治心脏保平安;
通关通山通天穴,也可当成养心丸。
土水肠门理胃肠,莫忘门金及四花;
肝胆机能若举调,最好天天上三*。
肾与膀胱的疾病,下三皇穴功效好;
还有六快七快穴,马金马水都可靠。
妇女诸疾有秘招,妇科还巢个中宝;
海豹木妇亦可用,加上姐妹会更好。
男科肾亏需调养,通肾通胃当补药;
水金水通下三皇,天天保养身体壮。
四肢躯干多活动,肩中五虎勤按压;
中白下白来配合,失枕水腰酸痛消。
解晕解*解麻胀,手解五金千金探;
补虚正会火腑海,溃肿三重外三关。
还有前胸後背部,调理全身功效强;
感念董公传此宝,至人可授匪莫谈。
熟记歌诀活应用,养生保健没烦恼;
充满喜悦分享爱,健康快乐好自在。
按:编写此歌诀除了让读者易学好记外,另一目的是让读者们感觉到其实学习中医穴道并非严肃的事,反而可以活泼开朗地唱赞,而将养生保健的喜悦融入生活之中。
第十章 十十部位(头面部位)
主治:四肢颤抖、各种风症、身体虚弱、小儿惊风、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
取穴: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本穴董师常用治半身不遂,配灵骨、大白疗效更高。
2.本穴与百会相重,镇定作用甚强。
3.本穴为督脉、肝经、太阳经之交会点。督脉能温阳镇定,肝主风,太阳主表,故主治疾病甚多。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虚弱、气喘、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及背痛、神经失灵。
取穴:当正会穴向右及左旁开一寸三分处是穴(左右各一穴)。
原理:见「州仑」穴之解说。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虚弱、气喘、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及背痛、神经失灵。
取穴:当州圆穴直后一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见「州仑」穴之解说。
主治:脑瘤及州圆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州圆穴直前一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常与州圆或州昆以倒马针并用,以加强疗效。
2.州圆、州昆、州仑皆在膀胱经上,能治太阳经之坐骨神经痛。
3.足太阳「膀胱与肺通」,能治肺气不足之病及背痛。
主治:头昏、眼花、脑胀、神经衰弱。
取穴:当正会穴直前一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本穴治疗原理同正会穴。
主治:骨结核、头痛(轻度)、头晕、脊椎骨痛(对第十九至廿一椎最有效)、脑充血、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神经麻痹。
取穴:当正会穴直后一寸六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本穴原理同百会穴。
2.基于头骨?对应之全息律,治尾椎痛甚效。本处疼痛,针尾椎处亦能治疗之(见冲霄穴),皆有特效。
3.本穴连同前述之正会、州圆、州仑、州昆、前会等穴镇定及活络作用均极强,治疗半身不遂及各种风症概为常用。
主治:呕吐、六腑不安、项痛、心脏衰弱、霍乱、发言无声。
取穴:当头部入发际八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治疗上述各症以三棱针点刺确有特效;以廿六号针施治效果亦佳,唯不宜刺入太深。
2.基于前后对应,能治前面之口喉病如呕吐、发言无声。
3.穴同「风」府穴,又系督脉穴,镇定作用甚强。
主治:神经错乱、四肢发抖、两腿酸软、四肢神经麻痹、失眠、小儿梦惊。
取穴:当两眉头之间正中之上三分处是穴。
原理:本穴与印堂相符、在督脉上,本即有很好的镇静作用。依全息对应来看本穴约当心之对应区,心主神,故亦能治胸满烦惊睡卧不安。
主治: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头之上二分处是穴。
原理与说明:穴与攒竹相近,本即系治头昏、头痛要穴。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中央之直上二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见「四腑一穴」之解说。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尖之上二分处取之。
原理及发挥:
1.本穴与上里、四腑四点刺同为治疗前头痛之特效要针。
2.四腑一、二与奇穴鱼腰穴及三焦经之丝竹空相近,本即能治头昏、头痛。
3.四腑一、二当全息之大小肠所在,故治腹胀。
主治:敏感性鼻炎、治妖邪(*迷)。
取穴:仰卧正坐均可,头稍仰起,于鼻之尖端以手摸之左右各有小软件,中有陷凹处是穴位。
原理及发挥:
1.本穴邻近大肠经及胃经(手足阳明经),并在督脉上。督为诸阳之会,能通阳。阳明经多气多血,因此本穴调气气血及通阳急救作用甚强。
2.本穴提神醒脑作用极强,能治酒醉。
3.点刺能治酒糟鼻、鼻粘膜肥大、鼻塞等。
主治:肾结石、闪腰、岔气(呼吸时感觉痛楚)、肾脏炎、鼻炎。
取穴:当外眼角之直下至颧骨下缘一分五陷凹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治疗腰痛效果亦佳。
2.马金水顾名思义可作用于肺肾。治腰肾病甚效,补肾又理气,因此治闪腰岔气甚效。
主治:膀胱结石、膀胱炎、小便频数、腰脊椎骨痛、鼻炎。
取穴:在马金水直下四分,约与鼻下缘齐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马快水在马金水略下,治疗部位亦略下,治膀胱病变效好。
主治:腹胀、腹疼痛、疝气。
取穴:与鼻下缘齐平,从鼻角向外横开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本穴为胃、大肠经之交会点,能治腹胀、腹痛。又大肠与肺通,能理气而治疝气。
主治:尿道结石、尿道炎。
取穴:从人中央向外平开一寸四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本穴全息对应于下焦,在马快水旁略下,治疗部位较腑快及马快水略下,治尿道病常用。
主治:面部麻痹、肺虚弱、尿道结石。
取穴:当嘴角外开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本穴与地仓穴相符,自古即为治颜面神经麻痹常用穴。但应用时左病治右,右病治左。本穴在六快之下,亦治尿道病。
主治:肝虚、胆虚、胆结石、小儿夜哭。
取穴:从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开一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本穴与下关穴相近,下关为胃经胆经之会穴,治胆病甚效,尤其胆胃并病之胆结石效果更好。
2.顾名思义,木者肝也,木枝者,胆也,治疗各种胆病,尤其是胆结石,确具卓效。
3.治疗胆虚所致各病,效果亦佳。
4.本穴又能治老人双脚无力易摔跌。
再按:本穴应系在下关至马金水之间,接近下关,即下关前凹陷,前书误植为下关,今特作更正。
主治:肾脏性之风湿病、肾机能不够之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当嘴角直下四分处是穴。
原理:水通,即通于水(肾),治疗肾脏病变甚效。又在全息分布之下焦,治肾腰疗甚效。
主治:肾脏性之风湿病、肾机能不够之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从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水金、水通顺气作用极强,举凡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干霍乱等皆有特效,对于肾亏所致各病,本穴又有补虚之效,为董师常用要穴之一。
2.本穴针刺时向颧骨方向皮下针,可针至寸半。治咳嗽、气喘立见大效,其效果决非十四经穴可及。
3.本穴组所在及所刺入之处,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处,顺象则为下焦肾气所在,故本穴补气益肾作用极强,名为水金、水通、名符其实。
4.水金穴顾名思义,有金水相通之意,补肺补肾、肺降肾纳、共同完成呼吸功能。本穴理气调节呼吸能效果甚好。
5.本穴又当手足阳明所过、阳经多气多血、调理气血之作用亦甚好。
6.手阳明经大肠与肺表里,足阳明经能补土生金,均为治肺有效之原理。
主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四肢痛、膝盖痛、颧骨痛、腮骨痛。
取穴:当眼中央正下方之颧骨直下陷凹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玉火穴作用于心肝,以调血为主,治血虚血瘀之病。
主治:眉酸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
取穴:当鼻翼中央上端之沟陷中取之。
原理及发挥:
1.玉火及鼻翼二穴均为镇痛要穴;玉火善治血虚血瘀所致之各种疼痛,鼻翼善治气虚、气郁所致之各种疼痛。
2.鼻翼穴尚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尤为妙用。余常用治全身酸痛极效。
3.余常用此穴治坐骨神经痛亦极效。
4.本穴在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之间,温阳及调理气血之作用均甚佳。
5.鼻翼作用于肺脾肾,所治之病以理气为主,治气虚气滞之病。亦能补肾提振精神,消除疲劳,盖脾主四肢,肾为作强之官也。
主治:心跳、心脏性之风湿病、四肢无力及腰痛。
取穴:用手压耳抵头,在耳尖上一寸半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见「州金穴」解说。
主治:肺经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痛。
取穴:从州火穴向后一寸处取之。
原理及发挥:
州火穴顾名思义作用于心,能治心血管病。州金穴顾名思义能作用于肺,董氏作用于肺之穴位多能治坐骨神经痛已如上述。又此穴在三焦胆及膀胱经交会处,治上述病当然有效。
主治:腰部脊椎骨痛、下肢麻痹、神经无力。
取穴:在后脑高骨之尖端中央一穴,其上八分又一穴,共二穴。
原理及发挥:
本穴在督脉上,故治腰脊椎病。本穴在后脑高骨之中央、对应脊椎,亦治脊椎,督脉穴有温阳作用,治下肢无力与风府穴穴理类近。
整理不易,请收好!
更多学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