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为什么会说谎
——幼儿说谎案例分析
幼儿撒谎理论知多少?
1约翰·洛克:环境决定论
针对儿童的撒谎行为,他提出了三大策略:当儿童表现出第一次撒谎时,成人应该对此感到惊讶匪夷所思,而不应当作一种普通的错误去责备;当儿童第二次撒谎时,并且针对类似的事情,儿童应该受到看到此事的所有人的指责和唾弃;当儿童第三次撒谎时,洛克认为是一种顽梗的表现,是儿童有意说谎的行为,这时就应该采取严厉的惩罚乃至鞭笞也在所不惜了.洛克指出,成人在判断儿童是否撒谎时要格外小心,如果不能肯定儿童在撒谎,就要对他确信无疑。
2
让·雅克·卢梭:分类说
卢梭将儿童说谎分为两种:一种是就过去所做的事情撒谎,一种是就将来承担的义务撒谎.撒谎决不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有些儿童为了逃避惩罚和责备,或是为了贪图眼前的利益,他们也可能选择撒谎。在卢梭看来,儿童之所以撒谎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儿童思维想象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另一方面应归咎于成人处置不当,是成人没有意识到这点。
3
伯特兰·罗素:恐惧说
罗素认为,培养儿童的诚实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儿童之所以撒谎,主要来自于儿童对成人的恐惧心理,事实上,不诚实,基本上都是恐惧的后果。
4
让·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说
通过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判断,皮亚杰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出发去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0—3岁),儿童的思维大部分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要以感知外部世界为主,偶尔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认知不守恒等。在这一时期,2岁左右的孩子就出现了撒谎的行为,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无意识的行为,不属于道德的范畴.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3—7岁),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的显著特点就是服从权威。此时,儿童说谎是一个自然倾向。第三阶段,(7—12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学会了换位思考,能够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判断他的动机。在判断行为时,不仅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且考虑主观动机,表明儿童的撒谎,可能是有意蓄谋的,由不良的动机驱使的。
幼儿撒谎原因案例分析
无意说谎
1
想象力与现实混淆造成说谎
案例一:孩子在班级里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里面有个小猫咪叫小怪,那个小怪能说话,看完动画片班里的果果就对我说:老师我家有个猫咪和小怪一样也能说话。
像这类幼儿撒谎并非是故意的,而是把现实与想象混淆,这属于“幻想型”撒谎,是因为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全,对现实与想象难以进行区分,有时大脑里会有各种的想象,这就是由于想象力与现实混淆造成的无意撒谎。
2
认知上的错觉造成说谎
案例二:有一次我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在玩玩具,这时候有些女孩子在说巴拉拉小魔仙里的故事,说她们更喜欢哪一个魔仙,她们聊的很开心,这时一个叫俊熙的小女生在地上看到了一根小树枝,因为秋天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树枝,俊熙捡起来后,说了一句“巴拉拉小魔仙,魔法全身变”,然后对旁边的几个小女生说“看,这是我的巴拉拉魔法棒”!
像这类孩子在撒谎的时候就是无意的,是因为幼儿具有思维单纯、心理发展水平较差、认知能力不健全等特点,常常对看过或者经历过的某件事情或者东西在脑海中留下似有似无的模糊认识,有时也就会出现指鹿为马识别方面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有意说谎
1
为了实现某种愿望
案例三:我班的田雨禾是个只吃白米饭和土豆丝、不吃任何水果的小女生,放学的时候田雨禾的家长找我说“最近田雨禾表现的怎么样,她跟我说自己吃饭不挑食了,还吃了好多水果,还说老师都表扬了她,我买了一个娃娃奖励她,让她继续坚持”。我一听不对,田雨禾平时还是挑食,而且我没有表扬她。事后我问田雨禾为什么撒谎,她说她喜欢那个娃娃妈妈不给她买,说表现好才给她买,所以对妈妈撒了谎。
2
模仿大人行为
案例四:玩玩具时我班的思琪突然跑过来哭着说:“豆豆说了玩一会就给我玩,结果他说谎,说不给我玩了”。我对豆豆说,小朋友说话要讲信用,要说到做到,要不然就不是男子汉了。豆豆想了想就把玩具给了思琪。睡觉前我把豆豆喊过来说今天思琪为什么哭,你做错了什么?他说我爸爸妈妈经常说陪我一起玩,结果一忙就不陪我了,说过给我买玩具,结果又不买了。我看爸爸妈妈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
豆豆撒谎的案例很好的说明了,家长就是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就是家长的缩影,幼儿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有时候成人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孩子耳濡目染,长期也就学会了撒谎。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白板,而家长就是第一个在白板上写写画画的人,这第一笔怎么写怎么画尤为关键,因为它指引着孩子成长的方向和未来。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态度不同对于幼儿性格品质、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联系紧密。初为父母的年轻一代作为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施行者,对于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3
害怕被批评
案例五:在上课的时候坐在一起的吴彦臻和徐川翔打架,吴彦臻说“老师,徐川翔打我”,而这时徐川翔说“我没有打是俊俊打他的”。
案例六: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当当学会撒谎了,怎么办”?我说为什么当当说谎,你把当时的情形说一下。“上次当当在家里把墙上画的乱七八糟的,我发现后就很生气的问他怎么把墙画成这样,谁知道当当说不是他画的,我问那是谁画的,他就只说不是我画的,不知道谁画的,我一气之下打了他,之后又发现他撒了几次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种类型的孩子撒谎属于“自卫型”撒谎,像案例五里的徐川翔为什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明明是他自己打的别人,非要说是别人打的,其实是因为害怕被老师批评,他的下意识就说是别人打的,因为他知道说是自己打的老师肯定是要批评的,所以他选择了用撒谎的方式来逃避老师的批评。案例六里的当当为什么会告诉妈妈墙壁不是他画的,一是孩子对危险都有意识,当当妈妈回到家后看到被涂画的墙壁首先就是生气,情绪不好的对当当进行质问,然而孩子看到妈妈这样生气后,知道妈妈肯定是要批评自己的,所以选择对妈妈撒谎,结果看到撒谎后妈妈气的更厉害,而对生气的妈妈产生了害怕,这就造成之后为什么当当很容易就撒谎,因为他知道妈妈生气后会很可怕,为了妈妈不生气、害怕妈妈打他、责骂他所以选择了撒谎。
4
虚荣心作祟的撒谎行为
案例七:俊毅是班里的一个小男生,平时很好强什么都想争第一。有一次,班里有个小朋友表现的很好,我在激励墙上他的照片上贴了一个小皇冠的贴画,下课后小朋友都到操场上玩,第二节教育活动开始的时候,保育员对我说俊毅把小皇冠放到了自己的照片上。上课前我在班里问是谁把小皇冠放在了俊毅的照片上,没有人回答,俊毅说了句不是我,我也没当着所有孩子面去揭穿俊毅。下课后我把俊毅喊到我面前说,为什么把皇冠放到自己的照片上,俊毅说我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也想有小皇冠。
这样的幼儿为了能够得到家长、老师及小伙伴的奖励、表扬和称赞,虚荣心作祟,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必须有。
面对孩子说谎我们的正确做法
1
及时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赏识教育
教师和家长方面要对表现好的幼儿、有进步的幼儿积极的进行表扬,老师要为幼儿提供能发挥聪明才智的学习平台,对其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经常给幼儿一些吸引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小任务,为幼儿展露自身才华创造机会,为幼儿营造“被重视”的氛围,激发幼儿通过努力和拼搏,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当发现幼儿有说谎行为时,对幼儿不能采取直接的批评,要用婉转的方式,让幼儿主动承认和改正自己的说谎行为,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的积极性。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老师和家长要经常给幼儿讲一些关于孩子撒谎的故事,让他们学会自己判断说谎所带来的麻烦和后果,让他们自己领会说谎带来的弊端,在教学上应用侧面教育、小故事的手段教育幼儿不撒谎也能解决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注意事项,老师要经常反复进行强调,使得幼儿养成诚实不说谎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好习惯,做到自觉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也大有益处。
3
家长良好的榜样示范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进行沟通,告诉家长幼儿撒谎不是小事,需要重视,要懂得幼儿撒谎后的应对措施。有的家长天真的认为,幼儿小,不懂事,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实际上,幼儿对身边父母的一举一动,敏感程度很高。对幼儿来说,家长的行为示范,可能胜过上百次的说理教导。平时教育幼儿在说话和做事上一定要诚实守信,要尊重长辈、乐于助人,因此,家长要处处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4
与幼儿建立彼此尊重,平等对待关系
要和幼儿做朋友,懂得倾听幼儿所说的任何问题,从和他们的聊天中就可以知道他们最近的状态和发展趋向,就可以适时的制止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法国有句谚语,要想做好煎蛋,先要敲碎蛋壳。家长、老师要使幼儿不说谎,首先要做到心系幼儿。每个幼儿有各自的性格,心态,活动态度。而人性化管理,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心里需求。对待幼儿的提问和咨询要不厌其烦。对幼儿中出现的说谎等不良倾向和苗头,坚持反复进行纠正和制止,使幼儿能及时改正。以最好的方式应对幼儿的各种错误行为和态度,形成幼儿尊重家长、家长体贴幼儿的良好氛围。不能遇到有幼儿犯了错误就打骂不停,使得幼儿害怕被打而不得已说谎。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更多!
↓↓↓宝宝为啥喜欢玩自己的小鸡鸡?
儿童多动行为研究
哄孩子利器第二弹:可爱的小狐狸
小班个性社会性绘本推荐
小一步,对不起
图文
宋雪编辑
徐莹
儿童成长与发展
长按识别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