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养生康复之ldquo代茶饮rdqu
TUhjnbcbe - 2021/1/2 1:50:00
儿童白癜风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dbfzl/151213/4742549.html

代茶饮,又名以药代茶

选用数味中草药煎汤或以沸水冲泡后

代茶徐徐饮之,故名。

代茶饮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

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而组方选药所成。

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

特别在养生康复领域中作用尤为突出!

历史悠久

中药代茶饮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始于唐,盛于宋,成熟于明清。唐代医家王焘所撰写的《外台秘要》载有“代茶新饮方”一节,详细记载了药茶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和主治疾病。至宋朝,《太平圣惠方》中首次记载“药茶”一词。明初由朱村肃等人编修的《普济方》在食治门中专辟“药茶”一篇,并阐述了药茶的适应症和饮用方法。清代中药代茶饮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更臻于完善。后世从清宫医药档案整理出百余首代茶饮复方,按其功效可分为疏风解表类、止咳类、清热类、除湿类、消导类、温中类、安神类和补益类等。

如御医姚宝生给"慈禧老佛爷"拟的"清热理气代茶饮方"--甘菊三钱,霜桑叶三钱,橘红一钱五分,鲜芦根二枝切碎,建曲二钱炒,炒枳壳一钱五分,羚羊角五分,炒谷芽三钱,水煎,温服。从此方的药性看,菊花、桑叶清热明目,桔红、枳壳理气和中,芦根清肺胃之热,羚羊角清肝胆之火。全方清热以头目上焦为主,理气则以脾胃为要,符合西太后平素患有眼病和脾胃不和之症。据说,这一代茶饮颇为宫中所爱,皆常饮之。

中药代茶饮的优点

1、饮服方便,宜于调理:既根据病情需要辨证组方、随证加减,调配方便,针对性强,十分适宜于疾病调治与养生康复。又克服了中药煎煮步骤繁琐、携带不方便等缺点,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2、药效充分,疗效明显:将中药以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而饮用,避免了汤剂因加工、久煎久煮造成的某些药物特别是芳香类药物有效成分的损失,亦有利于保持药效。

3、轻灵精巧,甘淡平和:代茶饮组方除注重辨证及配伍严谨外,其突出特点为选方精当,所用药味少,用量轻。从药物性质来看,代茶饮所用之药药性平和,无伤胃之虞,且味多甘淡,或为微苦微寒之品,既有除疾调理之功,又无味苦难咽之弊,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4、长期服用,缓图其效:中药代茶饮用量轻,宜频服,且药性平和,无损胃气,故可长期坚持服用,缓图其效,以和脏腑,尤其适

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及机体机能的调整。

5、有病治病,无病调理:中药代茶饮用药平和,可以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盛衰,频频饮服,既可疗疾,又有调理之效。尤其对病后之调理,体力之恢复,大有裨益。

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经开水泡10~30分钟即可饮用,每日一剂,多次泡服直至无味为止。即便是平和的药物,也不宜超量使用,一般每味药用量为3~10克左右为宜

中药代茶饮虽然优点很多,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代茶饮的方子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辨证选用。无论是单味药还是多味药,都应遵循中药方剂的组方原则,而不可简单叠加。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适合代茶饮,有效成分不容易浸泡出

来、药性峻烈、味道不佳难以下咽以及含有有*成分的中药都不适合代茶饮。

北中医三附院康复科简介

康复科已建科30余年,是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以中药内服外用、推拿、针灸、现代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为主的特色中西医结合专科。

康复科诊疗范围包括:

1、疼痛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各类脊柱关节病、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疾病、各类颈肩腰腿痛、肩周炎、网球肘、各类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偏瘫、各类神经损伤、头痛、眩晕、面瘫、耳聋耳鸣、臂丛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炎、截瘫、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震颤麻痹、各类脑损伤后遗症。

3、心理疾病: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

4、消化系统疾病:胃下垂、慢性胃炎、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便秘、胆囊炎、肠易激综合征。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前列腺疾患、尿失禁、尿潴留、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

6、其他疾病:如带状疱疹、戒烟、减肥、*褐斑、痤疮、美白、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出诊简介

王子未康复科医师,医学硕士。临床擅长使用浮针松解术、经络推拿、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慢性筋伤疼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慢性膝痛,踝关节扭伤),肢体畏寒麻木、慢性疲劳综合征、漏尿、肠胃功能紊乱、原发性肥胖等常见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康复之ldquo代茶饮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