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日必读关于三叉神经痛,你必须要了解
TUhjnbcbe - 2020/12/25 2:14:00


  三叉神经是人体十二对脑神经之一,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主要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信息传送到大脑。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


  三叉神经分三支,多数患者会累及二、三支。发作时疼痛在头面部,骤发骤停,呈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等难以忍受的剧痛。一般历时数秒至数分钟,且不定时发作。

三叉神经示意图

Q:

三叉神经痛治疗误区都有哪些?

A:

一、盲目拔牙

由于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疼痛部分极为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以为是牙痛,觉得拨牙可以缓解疼痛,殊不知却耽误了及时正确的诊治。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在口唇、口角、鼻翼、上腭或口腔黏膜等颜面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因此,早期轻度的三叉神经痛或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常常会被误为是牙痛、偏头痛、鼻窦炎或其它口腔科或五官科疾病,患者甚至盲目地去拔牙,以为可除去病根,其实是大错特错。

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都会把三叉神经痛误认为牙痛,盲目拔牙却没收获理想的效果,这则趣味小漫画能够反映一部分患者的情况。

2、胡乱吃药

很多患者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一心只想着缓解疼痛,在没有任何医学依据的前提下,乱吃止痛药。殊不知有些止痛药物对激发三叉神经痛发作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3、轻信秘方

很多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由于多年饱受三叉神经疼痛病症的折磨,又经多方治疗无效,正所谓病急乱投医,结果往往误信一些所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祖传秘方”,结果钱没少花,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致使终生遗憾。

Q:

长期或过量服药有哪些副作用?

A:

1、卡马西平。常为首选,起始剂量为0.1g,口服,3次/d;常用剂量0.6g/d,最大剂量为1.0g/d;疼痛停止后逐渐减量,采用最小有效维持0.6~0.8g/d,有效率约70%,孕妇忌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稳等,但多于数日后消失;偶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曾有发生共济失调、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障碍等报道,需立即停药。

2、苯妥英钠。0.1g口服,3次/d,如无效可每日增加0.05g,数日后加至0.6g/d;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单药治疗无效者两药合用可能有效。

3、氯硝西泮。6~8mg/d口服,40%~50%的病例能完全控制,25%明显缓解;不良反应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精神错乱,停药后消失;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无效时可试用。

4、巴氯芬。起始剂量5mg,口服,3次/d,常用剂量30~40mg/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嗜睡等,约30%的病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

5、维生素B12。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维生素B12可能缓解疼痛,机制不清。剂量为~μg,肌内注射,每周2~3次,连用4~8周为一疗程。通常无不良反应,偶有一过性头晕,全身瘙痒和复视等。

6、匹莫齐特。文献报告匹莫齐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剂量为第1~4天,4mg/d,第5~9天,6mg/d,第10~14天,8mg/d,第14天以后,12mg/d,均分为2次服。约83.3%的病例可出现手颤、记忆力减退、睡眠中肢体抖动等不良反应。多见于用药后4~6周,通常不需终止治疗。

Q:

三叉神经痛如何治疗?

A: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封闭治疗、针灸理疗、伽马刀等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缓解疼痛的作用,但也存在副作用较大、容易复发、起效缓慢等弊端。

微创神经重塑治疗体系相比传统治疗方案,具有精准定位治疗,无风险,安全可靠,定位准确,不易复发的特点。

微创神经重塑治疗在航空医学3D立体定位技术下,针对神经根部需治疗的部位精准定位后,通过特定电极传感器精确输出超高频微波,使神经痛觉纤维蛋白凝固变性,而不影响正常神经感觉和温度觉的功能。治疗安全性高,全程无痛治疗,疼痛即刻消失,部分患者治疗后会有轻微的麻木感,5-7天快速彻底解决三叉神经痛。

精准神经修复让康复更近一步


  袁先生某天突发疼痛,主要表现为右脸颊、嘴唇上方电击样剧烈难忍疼痛,吃饭说话时加重,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确诊后,袁先生服用卡马西平等西药的止痛方案,随着病情发展,止痛效果越来越差,还出现了副作用。


  为求进一步治疗入诊我院,经“微创神经重塑治疗”治疗后,袁先生疼痛感消失,现在吃饭说话与正常人无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必读关于三叉神经痛,你必须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