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欧阳锜治疗三叉神经痛案
TUhjnbcbe - 2020/11/29 19:14:00

廖某,男,56岁,工人。

[初诊]年8月11日。

[主诉]左侧面部抽掣样疼痛反复3年,加重1周。

[病史]患者近3年来经常出现左侧面痛,呈抽掣样痛,历时仅1~2秒钟,发作频繁,触及左鼻侧可诱发疼痛,多次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1周前上症加重,现左侧面痛频繁发作,牵引及左眼眶及额部,自觉左侧颜面麻木,伴头晕,妨碍进食,恶心欲呕,舌质红,苔白,脉细。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诊断]三叉神经痛(第二支)。

[辨证]肝风内动证。

[治法]平肝熄风,兼和胃止呕。

[方药]新加钩藤汤加减。

白芍15g,蒺藜12g,全蝎1.5g(研末分冲),煅石决明20g(布包先煎),珍珠母15g(布包先煎),陈皮3g,竹茹12g,扁豆15g,桑白皮15g,甘草1.5g。10剂。

[二诊]年1月5日。

上方先后服60余剂,左侧面痛发作次数减少,左面部麻木已不明显,伴目胀,视物模糊,心悸,口苦,时咳痰,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细弦。效不更方,仍守前法。

白芍12g,蒺藜12g,煅石决明15g(布包先煎),谷精草10g,茺蔚子10g,丝瓜络3g,天竺*7g,桑椹12g,薏苡仁15g,山楂10g,甘草1.5g。15剂。

[三诊]年2月23日。

左侧面痛白天不发作,但在夜间有时发作,仍伴目胀,视物模糊,心悸已减轻,不咳,舌质红,苔*,脉细数。效不更方,仍守前法。用1月5日方加苦丁茶、菊花、密蒙花,续服15剂。

[四诊]年4月13日。

左侧面痛仅在下午5~7点时发作,其余时间不痛,目不胀,视物尚可,但心悸明显,有恐惧感,失眠多梦,口干口苦,纳差腹胀,舌质红,苔白*,脉细弦而数。目前三叉神经痛症状已明显减轻,但乙型肝炎及神经症的症状较为突出,暂改用柔肝活血、养心安神之法。

制首乌15g,桑椹12g,蒺藜12g,钩藤12g,蝉蜕3g,丹参12g,郁金10g,白芍15g,柏子仁7g,茯神12g,甘草1.5g。20剂。

[治疗结果]年10月5日因乙型肝炎来诊,讲服上方后三叉神经痛一直未再发作。

[按语]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面风范畴,因其发于头面之阳位,并且具有发病迅速、反复无常的特点,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临床特征,从而认为其发病与风有关。此案有两组见症,一组为面痛、头晕,乃肝风内动所致;一组为恶心欲呕,乃肝胃不和所致。其治疗宜两者兼顾,权衡其偏重,并且守方久服,终取其效。

如果你喜欢此文,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阳锜治疗三叉神经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