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会上介绍,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需求、老年人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正常运转、涉疫安全保障和学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要求。
米锋表示,这十条措施,是为了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执行中要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比如,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开展落地检。各地要按照要求精准落实。
此次调整是主动优化不是被动的
不是完全放开不防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这次的优化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针对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特点、疫情流行特征,通过对疫情形势动态的研判,对现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特别是对二十条实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作出的。
优化后的防控措施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目前,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这次的优化,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实践,是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的举措,通过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的准备等,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为今后继续优化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终战胜疫情提供条件和保障。
没有必要囤积和抢购药物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隐匿、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毒的变异,目前绝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是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病例比例较小。针对病毒特点和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第一,对症治疗。对于一部分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咽痛的患者,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
第二,抗病毒治疗。对于普通型或者有进展为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向重症的转化。抗病毒药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在病毒性感染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四,兼顾新冠肺炎和基础性疾病。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应注重治疗基础病。
郭燕红表示,相关的药物在新冠治疗过程当中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卫健委已经要求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这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等药物,包括抗原试剂进行一定的准备,同时基层的医疗机构,因为通过分级分类的救治,有很多的感染者也会选择居家治疗的方式,要求基层的医疗机构、药品的零售网点等也要做相应的准备,来保证人民群众药物的可及性。
最后也要提示大家,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应该说无论是在药品的销售网点还是在医疗机构,这些药物是充足的。
党和国家现职领导人都接种了
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国产新冠疫苗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接种以后获益远远大于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对我国已经开展接种的超过34亿剂次、超过13亿人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我们常年接种的其他一些疫苗相当,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略低于年轻人。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累计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次的疫苗。从报道当中也可以看到,有3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官员带头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到目前为止,按照我们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老人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超过10亿剂次,都非常安全。在这里,我可以再告诉大家,党和国家现职领导人都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而且接种的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接种的一样的国产新冠病毒疫苗。
郑忠伟介绍,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在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里,确定了4种不能或者暂缓接种的情况:
第一种,老年人在既往接种疫苗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时,比如出现过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等;这类情况是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
第二种,因为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这个阶段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控制住以后再接种。
第三种,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说肿瘤患者处在化疗期间,或者高血压患者处于高血压危象当中,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心梗发作期,还有一些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处于疾病的进展期,还有癫痫处于急性发作期,这类患者我们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病情稳定后也可以接种。
第四种,因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已经处于生命的终末期,不建议接种疫苗。
对于老年人来讲,只要满足条件,一定要加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防疫策略调整是否晚于其他国家?
据北京日报报道,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防控措施和策略的调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病毒的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谱的状况、疫情的态势和走向、人群的抵抗力、卫生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以及国内外的疫情情况等。防控策略与措施还受到防控的理念、防控优先目标的确立等因素影响。
梁万年说,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放松防控措施的原因,主要是在早期的几波新冠疫情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群获得了自然免疫力,为此一些国家付出了大量死亡等代价;其次,疫苗接种覆盖率,尤其是老年人群的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比例;再次,新变异株的致病力逐渐减弱,以及具有较好的医疗救治能力等。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是完全的放开,而是防控重点发生了变化,比如重点主要集中在防止医疗资源挤兑上,其策略和措施的调整也是有先后次序的,并不是一步到位。
我国一直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