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给浣熊喂棉花糖,它竟然放进水中清洗真的
TUhjnbcbe - 2024/9/15 17:17:00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浣熊的名字,但我们可能很少有机会亲眼见到它。浣熊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带个黑眼罩,拖个一环一环黑白相间的尾巴,加上灵活的身手,天生就有一副可爱的小贼相。而野生浣熊平时干的就是蹿房越脊,掏鸟窝翻垃圾箱的勾当,有的还会偷偷住进人家。

名副其实,在动物行为学方面,浣熊有着与其他食肉目动物都不同的习性,那就是“浣”。在摄取食物之前,浣熊都会将食物放在水中清洗,确认无误后才会将其放入口中。有些时候其“洁癖”甚至不限于食物,出现在浣熊视野之内的其他物体也可能被放入水中清洗。

那么,如果给浣熊喂棉花糖,会发生什么事呢?事实上,真的有饲养员做过这样的实验。浣熊得到一个棉花糖,想放在水中清洗,结果在水里化的一干二净,浣熊用爪子在水里扑腾了好几下,看的人哭笑不得。

第二次,饲养员又喂食了一个棉花糖,但最终也没有幸免于难。但饲养员多次投喂棉花糖后,浣熊逐渐意识到了棉花糖是不能碰水的,最终吃到了棉花糖。这么看来,浣熊其实是十分聪明的,清洗棉花糖并不是因为它“蠢萌”,这完全是它一贯的自然习性。

那么,为什么浣熊们如此热衷于清洗食物?对食物的清洗并不是自然界中动物普遍存在的行为,仅仅多见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有,出于清洁食物的目的。而浣熊这样的一种清洗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浣熊而言又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呢?同样是为了清洁,还是对其获取食物的过程有更大的益处?

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观察到了浣熊清洗食物的特性。有科学家猜测,可能是因为浣熊没有唾液腺,因此必须通过清洗食物将其润湿。然而,更多的解剖学研究表明,浣熊的口腔是有唾液腺的,而在周围没有水的情况下,浣熊们也毫不介意把食物直接放入口中。

今天的科学家们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清洗食物”其实是浣熊用前爪感觉食物外形和质地,来分辨和了解食物的过程。水的存在更有利于浣熊的爪子与食物的充分接触,从而得到准确的触觉信息。

费迪南·卢卡斯·鲍尔绘

浣熊的脑部的投射系统与人类有差异。在人类的大脑中,负责视觉处理的枕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和位于颞叶的听觉区都占了非常大的脑体积,因此,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敏锐的两种感觉。

然而,对于浣熊而言,其大脑皮层几乎三分之二的面积都用来接受触觉刺激。它们有着灵活的前爪,并具备五个皮肤裸露的指,遍布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触觉感受器。此外,指上还有类似于胡须的毛发样结构,是触觉的辅助器官。在浣熊的前爪上有大量负责触觉的神经元,其数量远超大部分哺乳类,可以与灵长目的高等动物如人类相媲美。

在其前爪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水对皮肤上的触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水润湿之后,浣熊前爪皮肤上的相关神经纤维的敏感度大大增加。另外,正如长时间游泳后我们的皮肤会起皱一样,水的作用有助于浣熊前爪皮肤的角质层软化,使浣熊更加精准地感受到食物的形状和质地信息。

根据进化学的基本原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功能与环境相适应。那么浣熊是如何逐步演化出这样的生理结构,这样的触觉又能够帮助浣熊应对怎样的自然环境?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一出生就离开成体浣熊的幼年个体,在生长到一定时期后也能被观察到浣洗食物的行为,这说明了这样的行为是先天的,并非后天习得。

而这样的行为又与浣熊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我们很难在离开水的地方找到浣熊的踪迹。浣熊的捕食活动大部分在水中,这就给了浣熊在获取食物时前爪碰到水的机会。

而浣熊的食谱非常复杂,虽说是食肉目,但其食谱涵盖野果、坚果、鱼类两栖类或各种昆虫。因此,在摄食前检查食物的种类和形态,对于浣熊们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浣熊喂棉花糖,它竟然放进水中清洗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