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15 16:22:00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春耕即将全面开始的今天,乡村防疫工作尤为重要。沪郊大地如何盯住“人头”管住“田头”?昨天,本报记者兵分六路,实地探访。田间地头、道口巷尾,志愿者们身披橙色“战甲”,村委干部超长时间“待机”,“赤脚医生”用脚丈量“最后一公里”……上海乡村防疫措施严密而富有温情,“守沪者”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守卫着美丽的郊野大地。浦东书院全家错时守道口一个多月没吃顿团圆饭“再坚持一下,疫情总会好的。”这是浦东新区书院镇桃园村村委干部刘鸣华发给同样忙碌在基层防疫一线的家人们的鼓励。疫情发生后,他和妻子余梅、父亲刘祥官每天披星而出,戴月而归。虽然全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好好坐下来吃顿饭了。每天清晨天不亮,刘鸣华就要前往道口接替值守夜班的父亲站岗。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天中唯一打照面的机会。“村里一共有56个道口,封闭其中50个后,还剩余6个需要派专人24小时看守。村委会人手不够,急需志愿者前来支援。”在饭桌上,听到儿子倾诉基层防疫工作中遇到的难处,73岁的老父亲二话不说,举手报名争当防疫志愿者。“我是老*员,不怕吃苦!”刘祥官说。把好防疫第一关,道口检查工作重中之重。在老芦公路与桃德路东交叉路口,临时搭建的棚子就是刘鸣华和父亲的岗位。每天他们身披橘色“战甲”,手持额温枪,对进进出出的村民测量体温,但凡出现不熟悉的面孔和车辆就要拦下来,仔细盘问一番。刘鸣华告诉记者,站岗的志愿者分成三班倒,轮流交替值守。为了体恤女性干部,男同事们纷纷站出来包揽了夜班,从大年初三值守到现在,丝毫不放松。道口站岗时,刘鸣华的左袖口一直揣在裤兜里,不熟悉的人以为他是在装酷。其实,他18岁时在一家生产机床的工厂里上班,因工友操作失误引发的一场事故失去了左手掌。“虽然偶尔拿东西时不方便,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刘鸣华告诉记者,桃园村面积大,老人又多,为了疫情防控宣传不留死角,他每天骑着电瓶车在全村溜达,用扩音器喊自己编的南汇方言版顺口溜。有一些地方坑坑洼洼容易摔倒,一天深夜,他不小心就撞到了树上。“其实我之前骑电瓶车也摔过一跤,做了手术本来打算年后取钢板。没想到疫情袭来,村里防疫任务重,实在走不开,就拖到了现在。”基层工作干了12年,刘鸣华经验丰富,早就掌握了和村民们沟通的要领,也把性子磨得越来越细。然而妻子余梅刚加入村委会不久,就承担了防疫工作的重任,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好几次都偷偷抹眼泪。“她没想到当一名基层防疫干部这么累。有时村民们不理解,话赶话语气重了点会觉得委屈,我就安慰她,疫情结束就好啦。”刘鸣华说,忙碌了一整个春节,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每天早上睁开眼出门,深夜回家倒头就睡,经常半夜还有电话打来,神经时刻紧绷着。基层防疫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不乏温情动人的时刻。2月20日,是刘鸣华的生日,村委会的同事悄悄准备了蛋糕和长寿面,这份惊喜令他十分感动。“一整个春节,我们全家人都扑在防疫工作上,每天能睡饱就是最大的心愿。我和妻子都把生日忙忘了,没想到小伙伴们记得清清楚楚。”尽管岗位不同,时间错峰,但刘鸣华和家人齐心协力,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连轴转了一个多月,工作辛苦但他们干劲十足。刘鸣华说,脏活累活总有人得去做,关键的岗位总得有人把守。“累的时候我就会和父亲谈心,他说*员就得站在老百姓前头,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杨欢/文李铭珅/图青浦白鹤自制几代“出入证”书记超长时间待机白鹤镇,青浦北大门,沪郊农业大镇。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白鹤第二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二居委”)下辖5个小区,和昆山市花桥镇隔江相望,小金江村作为一个镇中村,被包裹其中。道口多、外来人口多、人员组成复杂……北大门怎么守?二居委*支部书记朱亚萍有自己的“招数”。动手:制证,人车要管住朱亚萍的忙碌从1月23日开始。那天晚上,镇里开完紧急会议,二居委班子成员4人就开始了忙碌。“我们当天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