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会不会遗传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m/reply_779.html三叉神经痛本病是指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多累及第二支(分布在面颊、上唇及上齿槽)和第三支(分布在下颌、下唇及下齿槽),第一支(分布在眼额部)少见。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喝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属中医学“面痛”范畴。一、诊断标准①面部或额部的阵发性疼痛,持续几秒至2分钟。②疼痛至少有下列特点中4项:a.沿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散布;b.特征为突发、剧烈、尖锐、浅表、刀刺样或烧灼样;c.疼痛剧烈;d.从扳机点促发,或因某些日常活动诱发,如吃饭、谈话、洗脸或刷牙;e.发作以后,病人完全无症状。③无神经系统体征。④每个患者有其规律性的发作。⑤病史、躯体检查及必要时所做的特殊检查可排除导致面痛的其他原因。二、辨证分型①风寒证:面侧呈短阵性刀割样剧痛,每因冷天或感风寒发作或加重,头面畏寒喜热,面肌抽掣,有紧缩感,四末厥冷或冷麻,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迟。②肝火亢盛证:患侧呈频繁之阵发性电击样疼痛,疼时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怒则发作或加重,胁肋胀痛,口苦口干,溲赤便秘,舌质红,苔*,脉弦数。③胃火上攻证:面颊呈短阵性剧痛,其痛如灼,昼轻夜重,遇热诱发,牙痛似脱,龈肿口臭,胃脘灼痛,口渴喜饮,便干溲*,舌质红,苔*,脉滑数。④气滞血瘀证:病程较长,痛如锥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疼痛反复发作,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弦细或细涩。三、治疗处方一:阿是穴(压痛点)。风寒证加风门、大椎、肺俞;肝火亢盛证加肝俞、太冲、合谷;胃火上攻证加胃俞、内庭;气滞血瘀证加膈俞。每次取1~2个压痛点,局部常规消*,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出血,再用闪火法拔罐,至瘀血流尽起罐。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处方二:主穴取阿是穴。第一支痛者配阳白;第二支痛者配四白;第三支痛者配夹承浆。阳白:在头部,眉上一寸,瞳孔直上。四白:在面部,眶下孔处。夹承浆: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风寒证加风门、大椎、肺俞;肝火亢盛证加肝俞、太冲、合谷;胃火上攻证加胃俞、内庭;气滞血瘀证加膈俞。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起针后拔火罐3~5分钟,令出血2~3毫升。体质强壮,面痛严重者宜深刺,放血宜多;反之浅刺,放血宜少。3~5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处方三:主穴取阿是穴。第一支痛者配阳白;第二支痛者配四白;第三支痛者配夹承浆。阳白:在头部,眉上一寸,瞳孔直上。四白:在面部,眶下孔处。夹承浆: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风寒证加风门、大椎、肺俞;肝火亢盛证加肝俞、太冲、合谷;胃火上攻证加胃俞、内庭;气滞血瘀证加膈俞。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起针后拔火罐3~5分钟,令出血2~3毫升。体质强壮,面痛严重者宜深刺,放血宜多;反之浅刺,放血宜少。3~5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四、案例庄某,女性,35岁,患左侧三叉神经痛4年。疼痛波及三支范围,尤以第二支痛甚,曾因剧痛难忍拔牙2颗,但其痛如旧;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及纯酒精封闭治疗后缓解。近日疼痛复发,上述治疗无效。诊时患者以手捧面,呈极度痛苦面容,其口气臭秽,舌边尖红苔*腻,脉细弦。即以三棱针点刺太阳(左)、四白(左)、下关(左),并拔罐(每穴出血约3毫升),治疗1次后痛去大半,隔日如上法再治疗1次疼痛即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