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们的疼痛经历,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生孩子”、“关节痛”、“痛经”、“蛋疼”……殊不知,有一种疼痛同样能将人折磨地痛不欲生,那就是三叉神经痛。
反复袭扰的“面痛”
1年前,王先生患上一种“面痛”的毛病,发作时左边面颊犹如“刀割”、“火烧”般剧痛。更要命的是,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比如刷牙、洗脸、说话、微笑、皱眉甚至于微风拂面都会引起脸部电击一般的疼痛。
当地医生诊断王先生得了三叉神经痛,靠药物虽可短暂缓解疼痛,但这可怕的疼痛总会时不时发作。得知一种“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可以治愈这种病,王先生于5医院做了手术,术后面痛果然消失了。
可好景不长,仅仅时隔4个月,恼人的面痛症状又复发了。无奈之下,王先生只好靠药物勉强缓解疼痛,可随着时间推移,药物的镇痛效果越来越差。王先生一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辗转数千公里求医。
“医生您无论如何救救我,我现在痛不欲生,脸疼起来想撞墙、想跳楼”,这是王先生见到医生的第一句话。
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医生决定为王先生实施手术,对三叉神经再次“减压”。二次手术较普通手术难度增加很多,术中发现三叉神经被原先植入的垫片压迫扭曲,而且与神经、血管黏连严重,经过显微镜下仔细的剥离和切除肉芽肿,最终解除了三叉神经的压迫。术后第二天,王先生的面部疼痛就消失了。摆脱了疼痛困扰的王先生感叹,他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一顿安心饭了。
为何会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的、阵发性、严重的、短暂的刺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以上颌支和下颌支的发作为主,多发生于单侧。
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以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按疼痛的症状特点可分为典型三叉神经痛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典型三叉神经痛特征:
(1)疼痛为阵发性反复发作;
()有明确的间歇期且间歇期完全正常;
(3)有“扳机点”和明确的诱发动作;
(4)三叉神经功能正常。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典型三叉神经痛。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特征:
(1)疼痛时间延长甚至为持续性疼痛,但可有阵发性加重;
()无“扳机点”现象;
(3)出现了三叉神经功能减退的表现,如面部麻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咀嚼肌无力和萎缩。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危害极大——由于疼痛剧烈、发作无常,以致三叉神经痛患者整日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就连说话也十分小心,惟恐触发到“疼痛开关”引起发作,长此以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其产生轻生念头。
“三叉神经痛”到底有多痛
为客观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临床上通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把疼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类:
轻度(VAS1分-3分)
坠痛、胀痛、隐隐作痛。多为不知不觉的机体劳损造成,例如肌筋膜损伤和早期的颈椎、腰椎劳损。有轻微疼痛不适感,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中度(VAS3分-5分)
针刺样痛、虫咬样痛、撞击样痛、紧缩样痛、比较明显的坠痛。外伤愈合后神经损伤,紧张性头痛、偏头痛,轻度的痛经,中期的颈部、腰部劳损都能达到这个级别。这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止痛物质,加上周围人的安慰,或许还能忍受。
重度(VAS5分-7分)
多见于晚期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伤、糖尿病足和肩周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往往无法上班,晚上睡觉也能感受到静息痛,一般要吃药治疗。
极重度(VAS8分-10分)
闪电样痛、刀割样痛、撕裂样痛,感觉被火烧、被电击,常令人以头撞墙。多见于疱疹后神经痛、频繁发作的三叉神经痛以及晚期肿瘤。一旦发生必须立刻处理,以免诱发自杀。
“减压”手术如何解除疼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