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效时间管理3个底层原则,让你1天顶过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https://m.39.net/pf/a_4793210.html

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时间恐怕是这世间最公平的存在,对每个人而言,一天都是24小时,从不会因为高低贵贱、贫富美丑多一分或者少一秒。

然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同样流逝的时光里,人和人之间却有了天差地别,时间也开始显露出它残忍的一面。

的确,时间不曾偏爱任何一个人,真正决定我们人生走向的是对时间的有效利用!

高效的时间管理创造的不仅是单位时间的价值,还有更加从容自在的人生。

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个人他可以在同样24小时内完成4个人的工作,还能享受一般人2倍的自由时间,你会羡慕吗?

这个人就是日本的时间管理教练——桦泽紫苑。

认真阅读这本《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你就会发现只要我们把大脑机能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实现超高效完成工作,为自己创造更多自由时间。

这份“神奇的时间管理术”拯救了处于“忙杀”边缘的桦泽紫苑,相信也能拯救忙乱生活的你!

我把书中的知识总结为3个高效时间管理原则,想要实现效率翻倍,让1天顶过去10天,那就一起来学习吧!

余华在《活着》里说:“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用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想要把时间用对地方,首先要升级我们看待时间的视角。

书中提到,大多数人都是用一维视角来管理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将时间看做往一个方向不断流动的直线,对于时间管理主要通过任务置换来实现,比如为了应付考试,把运动的时间换成看书。

很显然,这样的时间管理方式很容易顾此失彼。

所以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二维时间管理术:将时间的流动看作是由专注力和时间长度构成的面。

这个面越大工作量越大,即工作量=专注力(工作效率)X时间。

其实我认为在作者这个公式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一个维度,也就是我们对任务的熟练度。

我们都知道,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初期要耗费大量时间,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也会提升。

于是这个公式就变成了:工作量=专注力(工作效率)X任务熟练度X时间。

我将其称为时间的立体原则:时间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专注力和任务熟练度,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体积就会增加。

专注力和熟练度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那么我们如何短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呢?

答案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专注力。具体实施的时候,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找到专注力最佳的时间段;

第二,整理任务清单并与专注力相匹配。

书中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总结了3个黄金时间段:

1.早起到上午黄金时间段。

这个阶段大脑机能最佳,适合理论性和专注度要求高的工作;

2.下班前的1个小时。

根据德国神经科医生埃米尔.佩林的实验显示:人的专注力在完成任务之初最高,中段回落,接近结束会有所回升。下班前这段时间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3.睡前黄金记忆时间段。

睡前记忆之后,只要不再输入多余信息,不产生记忆冲突,我们就可以得到1~2小时的黄金记忆时间,网上流行的“睡眠记忆法”就是这个原理。

除了作者提到的三个黄金时间段,我们也可以对自己的专注力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找到一天当中专注力最佳的时间段。

根据专注力进行任务分配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时间管理的第2个原则。

你玩过拼图吗?我们可以把时间管理想象成一场拼图游戏。

仔细观察我们每天的任务清单,你就会发现这些任务就像拼图一样:既有需要大块时间和高度专注力的任务,也有只需要碎片时间和专注力要求不高的任务。

玩过拼图的人都知道拼图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先找好大块拼图的位置,然后再处理小块的拼图。

我们可以将任务进行分类整理,再合理镶嵌到一天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专注力,工作效率就也可以翻倍。

安排任务拼图的时候,书中有3个超好用的方法可以参考:

1.“Foryou”工作术。

这个方法应该算我们做时间管理时需要遵循的一个准则:为他人着想。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优先处理别人等待你做的事,严格守时,并尽可能提前安排。

有句话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时间的人,才能收获对方的信任;

2.每天按计划有规律做同样的事情。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大脑里形成习惯回路。久而久之,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反应,不会耗费更多时间精力来进行决策,也能快速进入专注的状态;

3.并行工作术。

做一些机械性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时安排一些不需要高度专注的任务。这个方法用来管理碎片时间效果很明显。

你可以利用等公交的时间听完一场TED演讲;

利用上厕所的时间看完一篇高质量文;

利用做家务的时间思考创作的选题方向。

有时候,越是漫不经心,越容易迸发出灵感。

大文豪欧阳修就是巧用“并行时间术”的高手,他曾说:“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用好这3个方法,我们就能玩好时间的拼图游戏。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作者在保证了高效工作学习的同时,还创造了足够多的自由时间用来享受生活。

他每年出3本书,每月读书20册,坐诊6次,日更社交平台,还可以:

1.保证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

2.每周锻炼4~5次,去电影院看两场电影

3.每月15个晚上参加聚餐、派对或者出席活动

4.每年品尝种以上的威士忌

5.每年去海外旅行的时间都在30天以上

这样的状态实在是让人羡慕。

如果把工作学习当作时间的收入,把娱乐休息当作时间的支出,那么时间的收支平衡是我们保证自己精力充沛、提升效率的基础。

只有遵循时间的收支平衡原则,我们才不会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迷失自己,活得既有价值感又有幸福感。

笛卡尔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学会高效的休息同样重要。这里也为大家整理了书中3个实用的休息方法:

1.转换场所休息法。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掌控场所空间的神经元细胞,它同时也是一种记忆细胞。

当我们移动和改变场所时,就可以激活这种神经元细胞,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脑科学证实:一边走路一边学习,记忆更加深刻。工作感到疲惫的时候,站起来走一走,去接杯水或者透透气都可以让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

2.小睡休息法。

科学研究表明30分钟以内的小睡或午睡对我们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还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阿尔兹海默症、预防糖尿病。

但是。午睡超过一个小时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使大脑机能得到充分恢复,还会增加患病风险。

所以小睡虽好,可不能贪睡哦;

3.周末互补休息法。

周末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些平时不做的事情,以此来休息身体、恢复大脑,形成互补。

平时是脑力工作者,周末就可以通过运动来放松;平时以体力劳动为主,周末就可以在家看看书,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活动一下大脑。

需要注意的是休息不同于懒惰。

在让人短暂放松的被动性娱乐:看电视、玩游戏和实现自我投资的主动性娱乐:读书、运动之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主动性娱乐。

罗兰在《忙碌与进取》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益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只有懂得把握时间,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人才能够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于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日本管理学宗师大前研一说:“只要自己不主动改变时间分配,人生就不会改变,因为个人能掌控的,只有时间。”

点个赞,让我们一起开启高效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语墨,自媒体运营,心理学爱好者,热爱阅读写作撸猫的撰稿人妈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