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信使生涯 [复制链接]

1#

作者:唐忠民年被选调入外交部,先后在办公厅、国际问题研究所(今国研院)、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驻英国、荷兰使馆任职;担任外交信使先后达15年,走访了个国家的个城市。

至年,我当了11年外交信使,退休后又返聘4年,在15年的外交信使生涯中,我将“恪尽职守、忠于使命”八个字牢牢印在脑子里,做到“人在文件在”,将外交邮袋视作自己的生命!

外交邮袋

(网络图)

年7月,我从外交学院进修结业后,就进了信使队。作为新的外交信使,最初见习跑朝鲜、蒙古和日本三个邻国,距离很近,又没时差,觉得跑信使很舒适。接着在11月,我跟老信使田湘出差去非洲,是一条最能诠释外交信使全部内容的线路。

我国派驻非洲的使馆最多,但没有直飞航班,只能从欧洲转机。欧洲是国际航线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交通方便。而西非国家都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是信使出差最为艰辛的路线。

90年代初,俄罗斯没有开放西伯利亚领空,从北京到欧洲都要绕道卡拉奇。先往南飞行6小时到卡拉奇,停留2个多小时上下客,再继续往北飞行10小时到巴黎,连续飞行18小时。从离开家门到抵达巴黎,到使馆交完文件,到安顿住下,整整24小时高度紧张,十分疲倦,早早躺下想要足足睡一觉,可半夜就醒来,再也睡不着,这就是时差综合症,一般要经过一至两周才慢慢倒了过来,等完全适应了,又该回国了。这就是信使首先要过的“时差”关。

我们在巴黎稍休息,就先去了近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摩洛哥三国。接着乘法航南下去西非,从巴黎出发时正值严寒的冬季,穿着厚实。飞行10个小时到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播报地面温度31度,降落前便收拾冬装,可为了外交信使形象,仍然西服革履。飞机落地,机舱门一开,一股热浪袭来,温度骤然升高,30多度温差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这就是信使要过的第二道“温差”关。

弗里敦国际机场大厅设备简陋,人员混杂,喧闹脏乱,我们立即绷紧神经,提高警惕,以前曾发生过被偷抢的事。机场运行效率低,行李等半天也不见出来。大白天还有蚊子袭击,要不停地轰赶蚊子。已经汗流浃背,还得耐心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托运行李,一班黑兄弟蜂拥而上,抢着挣点搬运费,好在使馆接送的小伙子应对能力强,快快装上车,就往渡口赶。

国际机场与弗里敦的路线示意图

(网络图)

机场与首都弗里敦隔着海湾,要乘摆渡船过去,每小时一班,赶不上,又得等一小时。好在我们赶到码头,等了一会儿,摆渡船到了,车直接开上船。船看上去很旧,好像随时有倾翻沉没的危险。船慢悠悠驶了近一小时才靠岸。车驶离船,进入弗里敦,沿途都是低矮的房子,还有许多锈迹斑斑的铁皮房。穿过中心区,才有一些不高的楼。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

从上午8点飞机降落,到使馆已是午时,机场到使馆才30多公里,耗费了半天时间。

使馆建在山坡上,每天来市电3-4小时,只能靠使馆发电,来保证上班用电,其他时间就没有电。天气闷热,只得摇扇子。更糟的是没有自来水,使馆专门有辆水车,每周去外面拉水2-3次。我们住在山顶,开水和洗漱用水都是馆员从山下提上来的,我们都非常节省用水。

弗里敦街景

第二天,使馆小伙子开车带我们去买水果,进入一家水果店,买了一把香蕉后,问:“吃葡萄不?”“在哪?”我问。小伙子到一摊位,用手一扇,轰走了苍蝇,才露出了葡萄,见此情景,惊讶得我直摇头。

离开塞拉利昂,又是一天的折腾。我们计划乘法航下午2点路过的航班去几内亚的科纳克里。本可9点离馆赶10点的摆渡,为稳妥还要再提前一小时。早8点便离开使馆,登上了9点的摆渡,10点半到了机场,法航还没任何信息。到12时告知法航晚点1小时,后来又推迟1小时。机场里没有空调,又闷又热,还有蚊子骚扰,我干脆跑到外面树下等着。

等了6个小时,下午4:30飞机到了,我们终于登上了飞机。起飞平稳后,刚喝完一杯水,播报飞机准备下降,20分钟后就到了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为了这20分钟的飞行,整整折腾了一天。

与塞拉利昂一样,几内亚也是西非最贫穷、疟疾横行的国家。全馆包括大使,都打过摆子。蚊子都非常疯狂,薄的长衣裤都挡不住蚊子叮咬。我们都格外小心,躲在蚊帐里看书打发日子。使馆就在海边,信使房就建在海岸的岩石上,涨潮时海水就在窗下,晚上听着《军港之夜》“头枕着波涛,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的歌声进入梦乡。

外交信使看上去西服革履,非常风光。但外交信使确实是高风险职业,整天被“时差、温差、饭差”困扰,还受飞行事故、疾病、恐怖和战乱的威胁。何谓“饭差”,就是不能按正常点吃上饭。加之,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胃病是外交信使的职业病。尤其在长途飞行的夜间,疲惫、嗜睡时刻袭来,却不得有半点松弛。几次我刚刚迷糊一会儿,梦见文件被抢,立刻惊醒,直冒冷汗,摸摸邮袋还在,心里才踏实,但再也不敢入睡了。就是同伴让我睡一会儿,我也不敢放心去睡,怕就怕同伴也盯不住,瞌睡了。

“出国如散步”,体现了外交信使的特点。一次出差走10多个国家,绕地球两圈,对外交信使而言是家常便饭,一年出差来天,这其中多数都在路途、飞机上度过,即使春节还有信使在出差的飞机上。我曾有三次在异国他乡过春节的经历,与使馆同志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也有另一番感受。

常常出门在外,最让家人牵挂,虽他们嘴上不说,但只要出差,平常不看电视新闻的老伴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