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资管逻辑下的数字化创新凯德来探 [复制链接]

1#
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记者张雅楠除夕傍晚,下厨房APP瘫痪,年夜饭突然变成了“闭卷考试”,急坏了不知道先炒腊肠还是先炒荷兰豆的厨房小白们。

流量的力量就是这么霸道。

手握线上的洪荒之力早已不能安枕无忧,向线下进军,做场景,做衍生,做客群,做赋能……互联网大佬们谁也逃不掉。

新春甫一开工,京东、今日头条、苏宁便纷纷亮出狩猎成果,分别收购了线下的实体资产。可以想见,还有多少并购、合作在蠢蠢欲动。

下厨房半年前也下手了,第一家实体店“好室好得”春节前在太阳宫凯德Mall开业,售卖家居厨房用品。

与好室好得一起亮相的还有这样几家店:微软中国首家黑科技旗舰店、设计师买手店“Ra’sFriends”、明星跨界配饰品牌SLASH、网红防弹咖啡闪狐、奶茶新秀“丸榨”等等。

这些业态一起组成了凯德零售新物种——“来探Next-Ten”。

从名字看,“来探”是凯德未来十年新零售的起点,从内容看,是对人货场三要素的全面运作。

没错,当线上积极向线下延伸时,实体商业的运营者们也在跑步与线上融合。

春节前夕,“来探”试营业,在一场小型的业务交流会上,李琤洁和袁嘉骅面对面坐着,笑对来宾说,“来探”的坪效是太阳宫凯德Mall整体一楼的两倍。

废话不多说,先算账,这很凯德。

李琤洁是凯德集团数字化战略与创新业务董事总经理,负责以凯德星为依托的会员体系和数据平台、同时承接集团的数字化战略任务。“来探”作为凯德落地的第一个数字化创新项目,是在她主导下完成的。

而袁嘉骅是凯德商用北部区域总经理,太阳宫凯德Mall是他负责管理的资产。

此时,他多了一个新身份——“来探”的业主方。“来探”约平方米,是中国银行租约到期后空出来的面积,位于太阳宫凯德Mall的动线尾端,但有比较大的展示面。

用这块面积做创新,李琤洁向袁嘉骅支付了租金,且租金不低,这使得“来探”的坪效达到了上文说的一楼整体的两倍。

国内知名的商业地产企业,有的数字化创新是从神经末梢发起,赛马成功后在全集团进行推广;也有一出生就想把全行业管起来,但最后籍籍无名的。

凯德的做法与这两种都不同。

很多时候,我们提起凯德,总觉得它缺少示范意义,因为其资本优势(金主爸爸),中国的房企很难效仿。

其实,这也意味着严格的投资回报要求,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从这个角度说,在资产管理逻辑下做创新的凯德,反而具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李琤洁和袁嘉骅对“来探”的解读:

关于数字化与创新业务

经济观察报:凯德的数字化和创新业务主要有哪些产品?

李琤洁:论有实体的产品,是来探。

论基础和赋能来源,是凯德星,它既是凯德全产业链的会员平台,商业项目里链接商家和客户的数字化运营平台,也是数据依托。

此外,承接集团的数字化战略任务,升级传统的IT系统。

经济观察报:做数字化创新离不开数据,凯德的会员数量和活跃度怎么样?

李琤洁:现在的会员是多万。

按季度计算,去重之后的活动度是30%,活跃的定义是消费,你一个月来买10次,只计算一次活跃,这样的好处是促进每一个会员体系里的人都是真正的消费者。

另外一个维度是复购率,现在是40%。

经济观察报:会员享受哪些福利?

李琤洁:首先是积分,1%的回馈率,买任何东西都可以;积分可以线上消费、停车、参加商场的限量活动等等。

另外,因为凯德整个业务都打通了,积分还可以定写字楼的会议室、工位,打印;可以住服务公寓;也可以交部分自管住宅的物业费。

经济观察报:数字化创新,有的企业是从明星项目赛马成功推广至集团,有的是直接放在集团下,凯德是怎么考虑的?

李琤洁:这和公司的规模有关,整体规模比较散或是中型企业,去中心化的模式可以试一试。本身规模很大,资产能量比较统一的情况时,集中化模式比较有效果。

你想啊,从市场搭建的角度,互联网为什么会赢,因为它的边际成本很低。做一个Mall的系统跟做个Mall的系统架构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今天做了一个成功,要复制到个,基本上要全部重来。但是我今天做一个个Mall的架构,跟之前做一个的投入差别不是那么大的,衍生到个,边际成本很小。

最早总裁在考虑创新业务的时候,有考虑是放在每条业务线下还是集团下,现在凯德的创新中心属于集团,跨业务链。

关于“来探”

经济观察报:上海的商业氛围其实更好,第一个创新实体为什么落地在北京,在这个位置?

李琤洁:有两个考虑:一是,线下商业氛围是上海好,但互联网氛围相对比较浓重的还是北京,所以互联网线上的新零售在北京发家的比较集中。

二是机缘巧合,因为凯德的店承租率都很高,要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点,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容易。

凯德做创新的目的不是自己眼下盈利,而是这个模式可复制,要找一些代表性的位置,像商场客流尾端,一直是要想办法的,这种位置如果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运营起来,凯德总共有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其中可释放的能量就非常大了。

袁嘉骅:事实上,我们是希望能在更靠近大学的西直门凯德Mall,但那边没有租约到期,也没有这么大的面积,你问是不是专门选了太阳宫这个位置,也不是,有几个选择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时间也对,面积也对,楼层也很好,有两面墙是对外的,有足够的展示面,logo可以挂出去,而不是因为太阳宫特别IT。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是这几家店的组合?

李琤洁:坦白说,组合是考虑过的,业内人看一眼就会明白,这些组合不是特别强关联,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想做“零售+”,如果要做零售+,我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这一点,我希望做“+零售”,所以更看重组合可以跟我一起做数据运营。

“+零售”的模式是将来能够推广、能够提升整体坪效的核心。

入驻的品牌,自己有客群,也希望跟凯德的数据化运营合作,找到更多的客群。

我们在跟微软、好室好得谈的时候说,我的万客群里,一定有一些人的画像和你们的客群相同,我可以帮你们找到这些人,实现双赢。他们很相信这样的理念。

经济观察报:“来探”里的品牌,租期一般多久?

李琤洁:租期有两年的、半年的、几个月的,但不会变成快闪集合地,因为让数据跑出来需要时间,不然偶发因素太强了。

经济观察报:一些租户会在凯德的购物中心里开出正式的北京首店吗?

袁嘉骅:我们在看这几个月的数字,这也是考察商户的一个小的途径,一是它本身受不受欢迎;二是,看它的理念和凯德合不合。

我们也希望创新中心能孵化一些品牌。大家经常会说,购物中心会不会同质化,我们要想得长远,要有一些能跟着我们走出去的品牌。

李琤洁:希望从孵化到加速,加速以后分享利润。

经济观察报:“来探”从有想法到落地用了多长时间?

李琤洁:半年,对任何一个创新来讲,半年是模式,一年要开始走出去,如果一年走不出去,就要换一种方法了。

经济观察报:涉及多少部门的协作?

李琤洁:牵头是创新中心,但做项目有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